
今年美国大豆出口几乎归零!三百万农民面临巨大亏损胜亿优配,而特朗普也终于被农业部长的一番话点醒了。中国拒买美国豆,问题远比他想象的还严重。
今年4月以来,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大幅加征关税,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,大豆出口几乎归零,美国的大豆价格也因此一路下跌。这直接引发了美国农民的经济危机。

与此同时,化肥、农机设备、人工等成本却在持续上涨,美国农民们陷入了“收入下降加成本上升”的双重夹击”。虽然短期政府补贴下发了130亿美元,但这笔钱也仅仅能覆盖2023至2024年的损失,而2025年的援助金,还因为美国政府的停摆无法拨款,这意味着美国农民在当下的秋收季节依然压力巨大。
面对这样的局面,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在白宫公开表态:补贴只能治标,农民真正需要的是稳定的市场。她指出,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补助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她建议,美国必须尽快开拓中国以外的市场,如日本、拉美国家,避免对单一买家过度依赖。换句话说,补贴只是权宜之计,市场才是长久之策。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这番话“看似振奋、实则无解”。为何这么说?
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,每年进口量大约在9500万到1亿吨之间。对美国农民来说,中国市场是“又大又稳的金主”。一旦失去中国,美国国内根本消化不了那堆大豆。

至于罗林斯提到的日本、拉美国家呢?日本确实进口美国大豆,但量很小、偏向食品用途胜亿优配,年进口量不到300万吨,而中国一年买上亿吨。拉美国家本身也是大豆生产国,甚至巴西、阿根廷还是美国的竞争对手。所以,美国能出口到这些市场的空间非常有限,不可能弥补中国那种体量。
罗林斯的警告,让特朗普听进去了一半,即农民的压力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的地步,眼下不能只靠补贴,出口市场才是关键。
同时他也深知,日本和拉美能买点,但远远不够填中国留下的坑。于是,他选择了直接对中国喊话,希望用降低关税,换取中方尽快恢复大豆贸易。
10月19日,特朗普公开表示,希望中国至少像以前一样购买美国大豆,同时释放可能降低对华关税的信号。特朗普强调,中国也必须对此有所回应,不希望美国“被玩稀土游戏”。换句话说,他想要中方重新采购美国大豆,又不愿意中方在关键资源上压美国一头。
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拒买美豆现实的影响:春夏的出口损失已经发生,补贴和降关税无法立刻弥补损失。比如,4月至10月这段时间,美国农民的大豆收入骤降,单是大豆种植区的平均收入就可能减少数千美元。短期政策虽然对他们的即时现金流帮助有限,但从长期来看,如果中国恢复采购,美国大豆出口市场恢复稳定,农民明年的收入仍有望改善。
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:农民压力是美国政策调整的直接动力。农业部长的提醒,让特朗普不得不立刻采取措施。

当然,现实和政策之间依然有差距。短期内,降关税和对华积极表态固然有意义,但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,补贴和谈判不能立即补上缺口。美国今年春夏的收入损失仍在,农民必须认栽。
那么,特朗普用降低关税换中国重新进口美豆可行吗?说这个问题前要清楚,特朗普这波关税,其实很多都是在“虚空造牌”。他喊着要降低关税,让中国买大豆,但实际操作起来麻烦重重,美国自己也没法马上执行。更有意思的是,他还拿这个当谈判筹码,想逼中国让步,比如稀土问题。换句话说,特朗普这波操作更多是政治秀,演给美国人看的。对中国来说,就是一场表演性质的博弈,真要拿来解决农民损失?不靠谱,更多是用来缓解美国国内压力而已。
对中国来说,不需要被他的“降关税”信号带节奏,反而应该继续按自己的节奏走棋。该怎么买豆就怎么买,该向谁买继续买。不跟着美方起舞,反而更能占上风。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